首頁>乾隆大藏經簡介

  《乾隆版大藏經》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,亦稱《清藏》,又因經頁邊欄飾以龍紋,亦名《龍藏》。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,完成于乾隆三年(1738),是我國歷代官刻大藏經極為重要的一部。全藏共收錄經、律、論、雜著等1669部,7168卷,共用經版79036塊。

  該藏是在明朝《永樂北藏》基礎上編校而成的,全藏共分正藏和續藏兩部分,正藏共485函,以千字文編號,從“天”至“漆”,分為大乘五大部經、五大部外重單譯經、小乘《阿含經》及重單譯經、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、大小乘律和續入藏諸律、大小乘論、宋元續入藏諸論、西土圣賢撰集八個部門,內容完全和《永樂北藏》相同;續藏共239函,是《此土著述》一部門,編號從“書”至“機”,內容較《永樂北藏》有所增減。以上正續兩藏總計724函,724卷,實際收錄元、明、清三代高僧大德的經、律、論、雜著等167種(外有全藏目錄五卷)。

  《乾隆版大藏經》的編刊工程浩大,負責其事的官員、學者、高僧等達60余人,監造人員80余人,還募集刻字、刷印和裝幀等優秀工匠860余人,歷時6年完成。全藏字體秀麗,鐫刻精湛,如出一人;佛像等圖版以白描手法繪刻,莊嚴而不失生動。初印104部,頒賜各地禪院。此后至民國年間,又陸續刷印了數十部,共印行150余部。自宋至清,木刻漢文大藏各代頻出,唯有《龍藏》經版保存至今,其印本完整者亦極鮮見,因此,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乾隆大藏經

繁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