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

助印经书
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

  失譯

   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

   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

  五篇事品第一

  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是時目連。從坐而起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今欲有所問。唯願世尊。為我演說。佛言。善哉。汝所問者。能大利益無量眾生。恣汝所問。目連。白佛言。世尊。末世比丘。輕慢佛語犯眾學戒。雜用三寶物。當墮何處。爾時佛告目連。諦聽諦聽。當為汝說。若比丘。無慚愧輕慢佛語犯眾學戒。如四天王壽五百歲。墮泥犁中。於人間數九百千歲。犯波羅提提舍尼。如三十三天壽千歲。墮泥犁中。於人間數三億六十千歲。犯波夜提。如夜摩天壽二千歲。墮泥犁中。於人間數二十億千歲。犯偷蘭遮。如兜率天壽四千歲。墮泥犁中。於人間數五十億六十千歲。

  犯僧伽婆屍沙。如不憍樂天壽八千歲。墮泥犁中。於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十千歲。犯波羅夷。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。墮泥梨中。於人間數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。

  問佛事品第二

  問曰。佛物先在一處。有比丘齎至餘處作佛事。犯何事。答犯棄。一切佛物都不得移動。若有事難。眾僧盡去。當白眾。若眾聽。得齎至餘處。無罪。

  問曰。佛物得買供養具不。答得。

  問佛物造堂與直可賃不。答一切佛物得買不得貸。

  問比丘作佛事。得佛奴牛驢馬。得借使不。答若知本是佛物不得。不知得。以非法得故。

  問僧地起塔。用佛物作障擁。攡裡可住不。答若知而故入犯墮。不知不犯。若知故住。過三諫。犯決斷過四諫。轉犯重。

  問先佛堂壞。主人更出私財作堂。用故財施僧僧得取不答不得。

  問僧地。佛物用作障擁。擁裡先有井果菜。可食不。答不得。若是檀越物作佛事。先要以果井菜施僧。得食。不要不得食。若買五倍價。若知不買而食。計錢多少皆犯罪。

  問佛塔上掃。得土棄之有罪不。答得棄。不得餘用也。問久負佛物雲何償。若直償本物。以佛不出入故。故不加償。雖爾故入地獄。昔佛般泥洹後。一比丘精進聰明。有一婆羅門見比丘精進聰明。持女施比丘。作比丘尼。比丘即受。其女端正。比丘後生染意。便共生活用佛法僧物。各一十萬錢用衣食之。而此比丘極大聰明。能說法使人得四道果。自思惟罪大深重。便欲償之。即詣沙佉國乞。大得錢物還欲償之。道路山中為七步蛇所螫。比丘知七步當死。六步裡便向弟子處。分償物。遣還本國言。汝償物已還。我住此待汝。弟子償物訖還報之。即起七步便死。墮阿鼻地獄中。初入溫暖未至苦熱。謂是溫室。便大舉聲經唄咒願。獄中諸罪人鬼聞經唄者。無數千人得度。獄卒大嗔。便舉鐵杈打之。命終生三十三天。以此驗知。負佛法僧物不可不償。雖復受罪。故得時出矣。

  問佛物出與人。取子自用有罪不。答與佛物同體俱犯重。合子與佛。猶故無福。以壞法身而為形故。

  問佛圖主。遣佛奴小兒給比丘可使不。答不得使。以是佛物故。

  問比丘與佛作得食佛食不。答不得。比丘無客作之理。況復得取佛物衣食用耶。

  問白衣與佛作得佛物。用此物作食請僧。僧得食不。答不得食。

  問佛事法事得捉金銀錢不。答不得。捉犯舍墮。問人施佛牛驢馬奴。造作佛事法事。可受不。答得受使用。但不得賣弓刀軍器。一不得受。問人施佛光明室宅。未用可寄住不。答不得。便是佛物故。

  問續佛光明晝可滅不。答不得。若滅犯墮。雖佛無明闇。施者得福故。滅有罪耳。問非佛堂。佛像在中。可在前食臥不。答得。若佛在世猶於前食臥。況像不得耶。但臥須障。若有燈明。不得從光中過住。若自有燈明得。

  問上佛圖佛塔佛墻遠望。犯何等事。答不知不犯。若必急難事上亦不犯。知而慢上犯墮。過三諫犯決斷。過四諫故上犯棄。問指物欲造佛經。更得他物。不用前物得爾不。答不得以許便是故也。

  問形相佛像犯何事。答一切佛像。不問好惡不得形相。其罪甚重必不可為。

  問得買佛上繒作衣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人作佛像鼻不作孔。後人得作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佛墻得持物倚不。答不得。犯墮。昔有一比丘。欲入寺禮佛。有一婆羅門知相。相比丘有天子相。便語比丘言。我有一女嫁與比丘。比丘言。須我禮佛還。比丘便持錫杖倚佛圖墻。入寺禮塔已還出。婆羅門便不復與語。比丘問。故與我女不。婆羅門言。不與。比丘問。向言與。爾何以不與。婆羅門言。向見比丘有大貴相故與。今無復此相是故不與。所以爾者。消功德故。是以佛塔及墻壁。不可持物倚。既犯戒。又消其無量功德。

  問佛物得作人天及畜生像不。答佛邊作得。

  問比丘度人不問本末度。後知是佛奴。而不發遣。犯何事。答知是而度。犯重。若先不知。知便發遣。若不發遣亦犯重。問其人是大道人不。答曰非。

  問有私財雇比丘作佛像。作者得取物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先上佛幡。得取用作佛事不。答佛事得用。若檀越不聽不得。

  問得通禮過去七佛不。答得。以法身同故。

  問若人先許佛三會。然後作一會。或三行香。或三佈施。得瞭不。答不得。自違言獲罪。

  問比丘犯決斷。得佛地中懺悔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久遠故寺。都無垣障。不知佛地近遠。若欲作者。雲何得知齊畔。答不知當以意作齊畔。以不知故增損無罪。

  問佛物作鬼子母屋及形像。有罪不。答罪同以佛物施人。

  問比丘自手斷樹掘地。作佛塔寺及造形像。有福不。答尚不免地獄受大罪苦。何有福耶。以故犯戒故。

  問佛塔前得禮比丘不。答不得。犯墮。

  問比丘賣佛像有何罪。答罪同賣父母。

  問法事品第三

  問高座說法前人。著俗服。可與說法不。答聽說法者二俱犯眾多。過三諫不改犯突吉羅。復經三諫犯決斷。復過三諫犯棄。若使不諫經三說戒轉增。

  問為說法者如法。餘聽法者不如法。得說法不。答同上。

  問僧坐先寄佛在上。後可於上坐不。答佛坐不得。先是僧坐得。

  問請人說法。先高座上帳[巾*盍]。是供養佛物。得於下坐不。答都不知不犯知不得。

  問若人請比丘。讀經及說法。施物得受不。答有希望心受犯舍墮。若無貪心受不犯。若無衣缽受不犯。

  問僧中說法高座上得憑機捉麈尾不。答不病憑機捉麈尾犯墮。非尾翅者皆得。

  問秘經及戒律有犯不。答曰。犯墮。

  問師具著俗服得向說法禮不。答得禮不病不得為說法。

  問白衣頭上有帽。得為說法不。答除有病必須覆頭。餘悉不得。

  問經上有塵土草穢得吹去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比丘得書經取物不。答不得。取犯舍墮。

  問經上食食犯何事。答若有慢意故為犯決斷。不慢意犯墮。

  問戒律不。用流落得燒不。答不得。不知有罪。燒犯墮。若知燒有罪。故燒犯決斷。與方便破僧同。亦如燒父母。

  問結界法品第四

  問結界法雲何。答結界法。若山澤無人處隨意遠近。若在城邑聚落不得遠結。亦不得夜結。結時要須比丘在四角頭立。不得使外人入。外人入則界不成。先結界場。僧傢白衣奴子。盡著界場上。然後規度四方。結界時除四處。一者聚落。二者聚落外俗人田地常作事處。三者若阿練若獨處山澤。恐說戒羯磨時。有種種事難不得來。白眾求別結小界。眾若聽可。彼無五人眾。當遣僧與結別界。此謂阿練若坐處。四者受戒場。先結界不均。除結界場。除是結界。以是其事。或先結大界。後結戒場。於中受戒。如卑公所雲。恐無所獲。然雲不知同於未制賴通。此路可有僥幸。其人雲。若有病比丘。不能得往僧中。求索別一屋中結界。僧亦應聽。先解大界與結別界。結別界訖然後還結大界。一切比丘夜不持衣不得入中。有一住處有界。一比丘亦可打揵椎廣說戒先。向四方僧懺悔。然後說亦可三語。三語者。謂三說。

  問結界得通佛地結不。答不得於中受戒。若先不知法已受得戒。師僧若知故違有罪。問行舟船上得結界不。答得。若有沙彌白衣。驅著岸上。然後結界。若不驅出。當障隔著一處。然後結界。結界後比丘夜不持衣不得入水中。

  問大僧盡行。唯有沙彌在界。為得不。答但有一清信士。界便不壞。況復沙彌。盡無一宿界壞。若僧盡去不還。亦不須解。

  問賊來界裡殺比丘界壞不。答不壞。

  問一二三四人行道。或在白衣傢。得結界不。答不得。五人以上得結界。

  問結界得通流水池水結不。答一切停水盡得。分流不得。以不知齊畔故。

  問結界後不打揵椎界壞不。答不壞。

  問結界得通王路結不。答得。當結界時遣人。兩頭斷行人。然後得結。

  問無主地可結界不。答得。便如鬱單越法。

  問先結界後有大水。或掘坑長十五步。或復於中行欲。此界壞不。答盡不壞。其人雲。假使有掘大坑深廣一由旬。界猶不壞。況小小坑耶。

  問比丘得尼界裡宿不。答得。亦不得失衣。但不得入其房內耳。

  問僧結界竟。後來僧共住。不持衣失衣不。答不失。當結界時以通三世僧故。

  問僧不盡集得結界不。答若有事囑授得。無事不得。

  問一結界得經幾時。答不限年數。若施主更增地。乃更結耳。

  問先僧結界不解而去。後來僧得於中結界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結戒場時。要須集一切僧。為隨意多少。答五人以上得。以無大界故。眾不集無犯。

  問結戒場要須至場上。亦得遙結耶。答要須至場上。乃得結耳。

  問二眾結界得互相叉結不。答不得相叉。得共通結耳。

  問一界裡得鳴二揵椎不。答得。但不得二處說戒及以羯磨種種僧事。唯得燒香飲食而已。

  問大僧得與尼通結界不。答得。

  問歲坐事品第五

  問夏坐幾日得結坐。答從四月十六日。盡五月十五日。日日可結。此謂坐初有事難不得結。或五四三日。乃至一月盡。不失前坐。此名三十日結坐一日受歲。後坐人唯得一日結坐。過七月十五日。有事難日日可受歲。盡八月十五日。此名一日結坐三十日受歲。

  問結坐受七日法。為坐初受。為行時受。答若坐初受者好。臨行時受亦得。夫受七日法。行不滿七日還。後行不復更受。計滿七日。乃復更受。若慮忘亦可日受。

  問夏坐中。不受床座房舍十二物。得坐不。答不須受。

  問夏中若三寶事。若疾病種種事難。得移坐不。答得。坐初當白眾眾中受三十九日法。三十九日法已有一事便出界三十九日。三十九日滿得還好。若不得還。亦可於彼處受歲無犯。若坐初不受臨行時受亦得。若坐已滿三十九日者。有事便出界。不須復受。若事不得還亦可於彼處受歲。

  問結坐而不坐得歲不。答若先不知坐法受歲得。若知故違不得。

  問都不結不坐受歲得不。答若先不知有結。不知有坐法。受臘得。知便應向眾僧懺悔。若先知法。故違不得。

  問不結而坐得歲不。答同上事。

  問夏坐中得入流水池水浴不。答界內盡得。若受七日行過水亦得。

  問夏坐中犯決斷不悔。受歲得不。答雖有罪得歲。所以爾者。是比丘故。

  問受歲不和合得歲不。答要先懺悔然後受歲。若其人不悔擯出得受。若不肯出眾當三諫。過三諫不受犯決斷。過四諫犯重。若力能驅。逼出界好。若其不出。當牢閉著一房中。然後受歲無苦。以其非復比丘故。若惡人多眾所不擯當避出界。若共受歲不得歲。

  問夏坐中得捉扇拂不。答一切毛尾總翅不得捉。葦竹扇得捉。

  問夏坐中得為亡師造福不。答得。但不得手自造事耳。

  問後坐人。得七月十五日受歲起去不。答不得。若先不知已受歲得。若知法故違不得。若已和合。僧就受籌而已。若後坐人受歲時。前坐人亦爾。

  問二人同臘。小者前坐。大者後坐。前坐者已受歲。後坐者未受。於一月中何者應大。答先大者故大。計本日故。

  問夏中不受七日法。暫小小出界故得坐不。答懺悔得。

  問夏中一因緣得三受七日不。答言得。

  問夏中不坐人。或十或五。欲來寄住共受歲。得共住共受歲不。答若及後坐當結。若不及後坐不得。此人若全不知有坐法得容。若知有故違不得。

  問不結坐或不受七日。已受臘得夏不。答不知法。已受。得臘。不得夏。若已夏。僧一諫還取好。過三諫不取。犯戾語決斷懺。還取得。當取時白眾然可乃得。

  問比丘不受歲犯何事。答若一比丘不受歲。眾諫使受。一諫至三受好。若過三不受犯決斷。過四不受非沙門。以不肯受法故。

  問夏坐新受戒人。日中後結坐得歲不。答得。唯後夜不得。

  問夏坐中忘不受七日。一出行得坐不。答憶即悔得。一坐中不得過三悔。過三悔不得歲。

  問受歲時。若天雨得屋下受歲不。答得。

  問規至某方結坐。有礙不達。得進得遙結坐不。答不得。正可到彼結後坐。若道路有僧住處。便應就坐結。二三日治房室。然後受三十九日得去。若無僧住處。五人以上共結界坐。然後留一二人守界。滿三十九日乃得去。若後人不滿三十九日去者。前去人不知不失坐。後人失。

  問一人至。四人得白衣傢結坐不。答不得。五人以上得結。

  問一人靜處得結坐不。答先有結界二人以上得。一人不得。無人共受坐故。無界盡不得。若欲別坐。當更請僧結界坐然後得。

  問比丘夏坐中。受他凈施。及受他寄物。或經十日至三月。得爾不。答作不貪意受。不限時節。

  問夏坐中界內作有為事。得應坐不。答福事得指授。餘不得。

  問受夏坐文雲房舍破當補治。為謂始坐坐訖時耶。答三月中破即治。

  問受歲時尼來界內求索受歲。應與受歲不。答二尼已上得。一不得所以爾者。以尼獨行出界故犯重故。

  問度人事品第六

  問一人得度沙彌不。答二人乃得。

  問度沙彌得遙請和上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未滿五臘度人犯何事。其弟子為得戒不。答若知非法而度犯墮。過三諫不止犯決斷。若弟子不知是非法得戒。若知不得。

  問比丘都不誦戒。又不知種種僧事而多度人。或作三師有所犯不。答此人尚不應食人信施況復度人。

  問若人父母王法不聽。比丘盜將人去度。犯何事。答犯重。若官人走奴投比丘為道。比丘若知而安止。未度尚犯重。

  問若兒先出傢。父母後出傢。來投其兒。兒得度不。答得。

  問犯戒比丘得度人不。答犯重者。無復度人之理。若犯決斷事。同上未滿五臘者。若犯餘輕戒。法要須懺悔。然後得度。

  問白衣投一比丘欲出傢。比丘即受。更為請和上戒師。所投比丘故是師非。答非師若後從受法者。可為法師。若依隨者。可為依止師。

  問比丘多度弟子。或作三師。都不教誡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昔迦葉佛時有一比丘。度弟子不教誡。弟子多作非法。命終生龍中。龍法七日一受對時火。燒其身肉盡骨在。尋復還復。復則復燒。不能堪苦。便自思惟。我宿何罪致苦如此耶。便觀宿命。自見本作沙門不持禁戒。師亦不教。便作毒念。恚其本師。念欲傷害。會後其師與五百人乘船渡海。龍便出水捉船。眾人即問。汝為是誰。答我是龍。問汝何以捉船。答汝若下此比丘放汝使去。問此比丘何豫汝事。都不索餘人獨索此比丘者何。龍曰。此比丘本是我師。不教誡我。使我今日受如此苦痛。是以索之。眾人事不得止。便欲捉此比丘下著水中。比丘曰。我自入水不須見捉。即便投水喪滅身命。生諸苦處受罪無量。以此驗之度人事大不可不教誡。

  問受戒事品第七

  問沙彌犯十戒。或一二三不悔。受大戒得不。答若憶而不懺不得。都不憶。又不知法已受得。夫受戒法師應問沙彌。汝犯戒不。若言犯即應教懺。若本師不問壇上師應問若都不問師犯墮。

  問已受大戒。得悔沙彌時所犯不。答得悔悔法同沙彌時悔法。

  問沙彌壇上欲受大戒或著俗服。腳著履屣。或衣缽不具假借。當時為得戒不。答唯俗服。師不問不得。其除盡得。師僧犯墮。

  問若有比丘不舍戒。或作沙彌。或即大道人。而更受戒為得戒不答不得。

  問若不得戒。前所受戒故在不。答在。

  問後師故是師不。答非。

  問多人受戒。而並請一人為師。可得十人五人一時受戒不。答無此理。

  問沙彌受大戒。請一比丘為大戒師。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更轉請一人與受戒。以何當為師。答與受戒者是師。無戒法與者非師。

  問壇上師僧或著俗服。或犯戒。受戒者得戒不。答若受戒人知是非法不得。不知便得。

  問受戒。時眾僧不和。或相打罵為得戒不。答若壇上僧和得。不和不得。

  問受戒為有時節不。答唯後夜不得。初夜中夜無燈燭亦不得。要須相睹形色乃得。

  問受戒時。或值天雨更移戒場。屋下受戒得戒不。答不得。若欲移戒場。當先解大界更結戒場。乃得受戒。不爾者不得。

  問受戒時。或有事難不得究竟。是大比丘非。答但三羯磨訖便是。

  問受戒盡十三事。後諸戒師和上不續教誡。得具戒不。答若師不教誡經十五日。說戒時專心聽受。便得具足。

  問受戒時三衣不具。有持衣[疊*毛]。或染不染。或裁不裁。得當衣不。答盡不得。

  問受戒時眾僧難得限齊。幾僧得受大戒。答除三師五人以上得。

  問沙彌。曾詐稱為大道人。受大比丘禮。後得受大戒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沙彌辭師行。事難不得還。輒於彼處請依止師受戒。得戒不。答得戒。

  問若比丘誘他沙彌。將至異眾與受大戒。犯何事。彼眾知應聽不。答若其師有非法事。沙彌及將去者。無罪。若無非法將去者。犯重。壇上師僧犯墮。昔有長老比丘。唯有一沙彌瞻視。有一比丘。輒誘將沙彌去。此長老比丘無人看視。不久命終。因此制戒。不得誘他沙彌。誘他沙彌犯重。若有比丘見他沙彌瞻視老病人。教使舍去。此比丘亦犯重。

  問受施事品第八

  問比丘受檀越請。四事供養所受物。得以施人不。答得。

  問已受四事長請。小小緣事出行。得食外食服外藥不。答施主聽得。

  問他人欲施比丘物先問比丘有無。比丘實自有。以貪心欺彼言無。他即施物。犯何事。答貪取犯舍墮。妄語犯墮。

  問若眾僧食。偏與上座。上座得食不。答上坐貪心犯墮。

  問比丘不病稱有患苦。求索好食。既得食之犯何事。答犯重。

  問不著三衣受食犯何事。答犯墮。問檀越適請二三人。須眾唱不。答須唱。

  問大比丘羯磨分物時。尼來界內。應得分不。答應得。

  問有人寄物施一處僧。物至後更有一比丘來。分時在坐。應得分不。答打揵椎應得。不打不得。

  問比丘行道中。婦人施物得受不。答是親裡若相識得取。

  問比丘行道中。比丘尼施物得取不。答施眾得取。非眾不得犯墮。

  問供僧齋米。僧去。齋主得用供後僧。後人得食不。答打揵椎得食。若不打揵椎食一飽犯棄。

  問四月八日嚫物。七月十五日本僧已去。寺主取與後僧。後僧分取者犯何事。答打揵椎現僧共分無罪。若不打揵椎分者犯盜。

  問白衣有餘嚫物。本道人去。與後人。後人得取不。答應問主人本道人當來不。若言永不來。便咒願取。若言或來不得取。活取犯舍墮。知死取犯棄。是僧物故。

  問比丘治生得物施比丘衣食。得衣食不。答取衣犯舍墮。若窮厄無食處。彼使白衣作可食。治生道人若白眾言。此物非我物。是使人物。若爾可食。若主不白眾食犯墮。二三人亦可白。若道人施使人。使人言。是我物此可食。

  問比丘得出物不。答不得犯舍墮。

  問長受百日請中間得受他一食二食不。答施主聽得。不聽不得。

  問乞食長得與人不。答先無貪心取。長得施眾生。若無眾生舉著樹頭。有眾生啖好。若無眾生。明日還自受水取食。不得棄之。以信施至重故。所以還得自取者。以更無主故如鬱單越取食法。

  問比丘食。或舍一口飯吐之取一揣飯棄之。犯事不。答犯墮。

  問主人殷勤得長受請不。答若其處得行道。無眾難無乏短得往。

  問主人請食。得遣人代不。答若主人意無在得。若主人慊代去者犯墮。

  問鬼子母食可食不。答咒願然後可食。

  問主人施比丘牛馬奴供食。直得取不。答得取用。不得賣唯。一切兇器仗皆不得受。

  問人自出物供齋。齋竟去。餘物後僧來得食不。答打揵椎得食不。打椎犯盜。

  問比丘共槃食他分犯何事。答若問聽無罪。不聽食取犯墮。若不問亦犯墮。所以不犯盜者。以共仰手受故。

  問比丘乞前人問是好。比丘非答。是得物犯何事。答實好言好犯墮。不好言好犯棄。

  問比丘一切長物。施人言。我後須還自取。得爾不。答得與可信者。然後更語一人。我物施與某比丘。若取還語不得輒取。

  問疾病事品第九

  問比丘病時得離缽食不。答重病得。小小輕者皆不得。

  問比丘疾病。三衣不持犯何事。答大困無所識知得。有覺知不得。

  問看病人不語病者。私用錢與他病人。作衣食湯藥。犯何事。答若用五錢犯棄。若後語病者。病者歡喜不犯。若病者嗔慊。不償亦犯棄。

  問為病故主人日供一百錢。五十便足。餘者得與餘病人作食藥不。答病者自與便得。

  問病比丘無人看比丘得與作食不。答山澤無人處日中不得往還得作。七日先凈薪米受取得作。

  問病人須酒一二升下藥可與不。答若師言必差。聽和藥服不得空服。

  問比丘病得服氣不。答不得。以同外道故。

  問比丘腫病得使人唾吮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比丘病困。或闕衣缽施眾。或賣用作福犯何事。答若更得弊故即受得。無者犯舍墮。

  問比丘死亡事品第十

  問亡比丘物。都不打揵椎不羯磨而分。犯何事。答界裡十人以上。盡得打揵椎而羯磨。若不打揵椎而羯磨。若打揵椎而不羯磨盡犯棄。所以爾者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故。不得輒分。若界外五人以上。得羯磨分。不須打揵椎。以無界故。四人以下不得羯磨分。若分犯棄。當齎詣僧中。若自取齎去至異眾。初入界不犯。出則犯棄。如是復至餘眾。一出界一犯棄。弟子持師物去亦爾。

  問比丘亡。弟子不持師物與眾。輒自分處供養僧。僧可食不。答其弟子先知法者有罪。僧不打揵椎不羯磨。而食犯舍墮。

  問若師亡。僧羯磨分物。弟子應得分不。答應得。即是僧故。

  問若師亡更無餘僧。唯有弟子。或五或十。得羯磨分物不。答得分。即是僧故得分。要打揵椎羯磨。不爾不得。

  問病者無常。供病餘物。得與餘病者不。答此是僧物。不得輒餘。直五錢犯棄。

  問師徒父母兄弟死得哭不。答不得。一舉聲犯墮。正可小小泣淚而已。

  問或比丘死時在。羯磨時不在。或死時不在。羯磨時在。各應得分不。答及羯磨盡得。死時在。羯磨時不在。不得。

  問比丘死。後人與買棺木衣服。葬埋與者犯何事。答白僧。僧與泥洹僧僧祇支自覆。自餘盡入僧物。一切不得埋。埋滿五錢犯棄。若弟子私物得。若亡者不知法。以自分處與者無罪。

  問父母諸親死。比丘得與辦衣棺木埋不。答都不得。若父母亡者。若病無人供養。得與乞食與半。若自能小小紡績綜事不得與食。與食犯墮。與衣犯舍墮。況復棺木葬埋耶。

  問病者無常。衣缽先與看病者竟不羯磨。看病者賣為飯僧。僧得食不。答眾未羯磨食眾犯舍墮。若看病者不知法已作羯磨得食。若未作眾當語法。

  問比丘借人物。前人死。得還自取不。答一切不得。還自取犯突吉羅。白眾。眾還得取。若眾不與犯墮。

  問比丘得為亡師起塔不。答自物得用。師物作不得。

  問比丘得向師塚作禮不。答得。難曰。生是我師。已死尚非比丘。唯枯骨而已。何由向禮耶。答佛在世應供養恭敬。般泥洹後亦是枯骨而已。何以故供養耶。師生以法益人。死後敬禮有何過也。

  問分物時羯磨已訖。更有僧來。應得分不。答若三羯磨訖不與無咎。若及後一羯磨者。猶故得分。

  次問三衣事品第十一

  問三衣浣要須舍不。答須舍若不舍犯墮。當施人人還乃得更受。

  問三衣盡得徐成不。答大衣得。中衣小衣不得。

  問小衣得著燒香上講不。答無中衣得。若不近身凈潔亦得。

  問浣衣出帛得用米[米*寺]不。答不得犯墮。

  問三衣應施裡不。答裡施不施皆得。

  問大衣得著上講亦得禮拜不。答無中衣得。

  問三衣得用生絹作不。答一切絹衣不見身者得著。

  問比丘嗔忿自壞衣缽錫杖犯何事。答嗔惱自壞三衣缽犯舍墮。壞錫杖犯墮。壞他物計錢犯事。

  問三衣得借人不。答不得。出界經宿。若同界內不限日數。

  問入聚落中不著大衣犯何事。答著肩上去不犯。若僧使或為病人。不持去皆不犯。

  問三衣破補便得受。須復施他人耶。答破容貓子腳便應施人。人還乃得補受。若先補後施人亦得。

  問缽事品第十二

  問缽雲何失。答若緣缺若穿穴若破裂若油不舍。盡是失。緣缺穿穴不可復持。裂者綴。已施人。人還更受。油不舍亦爾若棄出界經宿不失。

  問缽得覆著壁上不。答若巾裹得令凈處若囊盛懸壁。好不得覆著壁上。六群比丘覆缽壁上墮地即破。佛因此制戒。自今以後不得覆缽壁上。覆缽壁上者犯墮。墮地破犯舍墮。

  問早起得用缽食。不用有何咎耶。一切食皆應用缽。若一日都不用缽犯墮。

  問比丘食飯欲盡得側缽刮取飯不。答得。

  問食飯已訖更敢餘果。手得離缽不。答得。若食未訖亦得暫離。

  問比丘食缽要當擎。亦得放地耶。答要當擎。若有必緣放他無犯。

  問比丘以器盛飯。停著缽中。得瞭用缽食不。答不得犯墮。

  問缽得借人不。答得除自食。

  問缽得炊作食不。答不舍炊舍墮。

  問雜事品第十三

  問比丘。或被劫盜物。未出界主見本物。不知誰盜得取不。答得取。即同九十事中寶相似者。當先作念。若有人認者不得取。無認者。白眾得取。若無眾作界內物取。不以為己物故取。

  問眾僧打揵椎食。而限外人不與食犯何事。答便是失利得突吉羅。

  問先比丘教化作百人齋。長一人至十人應受。不教化比丘有犯不。答若打揵椎食應受教化者無犯。所以者何。打揵椎請僧僧多何過。夫打揵椎法要作意請四方僧。僧來若多若少。一切分財飲食無咎。

  問比丘教化白衣供養眾僧。若有外人來乞索。得與一升五升不。答不得。若知非法故。私與滿五錢犯棄。若白眾眾聽得。

  問主人供養僧。長請一日百錢。用五十自供。殘者得餘用不。答打揵椎得。若無衣缽不打揵椎。眾和合得減用。若自損施客僧最善。

  問主人請比丘。十日供十日食。殘用作五三日好食犯何事。答不犯。但不得更索。索犯墮。若不滿十日去亦犯舍墮。

  問主人請比丘供十日食。自裁作一月食得不。答打揵椎得。若不打揵椎。僧有出去者。若不施後人食。後人食己分盡食他分。一飽犯棄。不飽犯墮。

  問父母兄弟破壞得乞物贖不。答得。但不得自稱己。須乞稱為父母兄弟得。若用訖長者不得自入。還屬所贖人。若自用其所親不慊者犯舍墮。若慊不償犯棄。

  問得酤酒傢乞食乞財不。無事得空語不。答酤酒門一切不得入。若入者犯墮。若更有餘門得入。若請比丘會當問。能受一日戒不。答言能。與受戒得往。若不能受戒但能一日不酤酒得往。屠傢亦爾。

  問勸人飲酒犯何事。答強勸不飲突吉羅。若飲犯墮。

  問比丘寄白衣物。此人過期不還。與餘比丘得取不。答不得取。若活是有主物。若死是僧物。

  問比丘夜得把火行不。答冬得。夏燈燭亦得。若把火犯墮。

  問本物直一匹。因行至他方賣得五三匹可取不。答不得犯舍墮。

  問一切戲取物及與犯何事。答盡犯舍墮。若不與強奪犯棄。

  問比丘嘗食得食不。答不得。知而食犯墮。前嘗食人亦犯墮。若不即懺其罪日增。昔有一執事比丘。恒知處。當僧傢飲食。常手柱器言。取是用是。日日常爾而不懺命終後墮餓鬼中。有一無著。於夜上廁。聞呻喚聲。問汝是誰答我是餓鬼。問本作何行墮餓鬼中。答於此寺中為僧執事。問汝本精進何由墮餓鬼中。答持不凈飲食與眾僧故。

  問雲何不凈。答眾僧有種種器物。見以指柱器。教使取是用是物。犯墮。三說戒不悔。轉增乃至重。以是故墮餓鬼中。兩手擘胸。裂皮破肉[口*((甫-、)/寸)]吹噀。問何以擘胸。答蟲啖身痛故。問何以[口*((甫-、)/寸)][口*集]吹噀。答以口中有蟲故。

  問何以呻喚。答餓極欲死故。問欲食何物。答意欲食糞而不能得。問何故不得。答以諸餓鬼多見推排不能前。無著言。我知奈何。鬼言。願眾僧見為咒願。答可爾。無著即還向眾說。彼人墮餓鬼。眾僧問。本行精進何故墮餓鬼中。答雲本以不凈飲食與僧而不悔故。願眾僧與彼咒願即為咒願。便得食糞不復呻喚。以是證故知大比丘。不得以手自造飲食及柱觸僧器物。若非僧器。若受得行與僧無犯。

  問師命弟子販賣作諸非法。得遠離師不。答得違舍去。弟子有四因緣應住。一者與法與食。不與衣缽應住。二者與法與衣缽。不與食應住。三者與法與衣缽與食應住。四者與法不與衣缽。不與食應住。若師都不與法不與衣缽食法應去。

  問夫凈何者須凈。凈有幾事。答果菜須刀手火凈。唯谷米須火凈。果已凈食子無苦。

  問禮拜得著靴履鞋不。答凈潔者得。

  問比丘畜奴牛驢馬犯何事。答犯舍墮。不悔轉增如上。

  問比丘教他販賣犯何事。答犯舍墮。

  問畫作幡華賣得物犯何事。答犯舍墮。

  問白衣投比丘為道未度得。食僧食不。答白僧得。不白犯墮。

  問比丘為僧乞食在道路。己身得食眾僧食不。答若去時先白僧。僧聽得。若去時不白。還白聽亦得。若不聽還償。若不償計錢直犯重。

  問若他人持食具寄屋中經宿有犯不。答不犯。

  問續明油一升二升得著自房中不。答得。

  問藥酒得著自房中不。答病得七日。

  問都不用楊枝有犯不。答犯墮。

  問未曉得楊枝不。答明星出後得用犯墮。

  問中食後口得用楊枝不。答得用。若不用純灰皂莢。計都不用犯墮。過中亦犯墮。中後除藥。一切草木有形之味。不得入口犯墮。

  問若無楊枝。口得用一切餘木不。答盡得。

  問貧乏得入市乞不。答中前得。中後不得。亦不得乞錢。若欲乞錢。當將一白衣沙彌亦得。

  問人捉比丘賣得走不。答初時得經主不得。

  問比丘戲得物作食請。比丘得食不。答不得犯墮。

  問比丘尼不精進。可勸罷道不。答無此理。

  問合藥施人。而不知裁節。服者死。犯事不。答好心與無犯。惡心與犯重。

  問比丘或十臘五臘竟不誦戒。犯何事。答若不誦或食人信施。日日犯盜。若先不知猶得懺悔。

  問一切鬼神屋可寄宿不。答行路得宿。有觸擾意住犯墮。

  問比丘啖生肉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二男行欲不竟犯何事。答犯決斷。

  問二男欲口戲擬便止。犯何事答犯墮。成者犯決斷。

  問床席他人於上行欲。其處可住不。答見處凈可住。

  問已唱僧跋。上坐未食。下坐先食。犯何事。答聞唱便食不犯。

  問比丘不具六物犯何事。答不乞作犯舍墮。若乞不能得不犯。

  問比丘大寒得通衣臥不。答著衣得。

  問比丘自稱貴姓及持戒強力乞得犯何事。答犯舍墮。

  問姊妹有腫病。或有痛處。比丘手案此處可治。犯何事。答若起心犯決斷不起犯墮。

  問妹姊無兒息。語比丘。教我方術。比丘即教犯何事答犯決斷。

  問寄比丘物與。人竟不與。犯何事。答自取不過犯重。著故壞還。計直輕重。

  問聚落中都不著衣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比丘噪犯何事。答若聚落眾中一作犯墮。三諫不休犯決斷。

  問聚落中。持弓刀看。犯何事。答先不知法無犯。知突吉羅。

  問比丘騎乘犯何事。答雄者一往犯過。三諫不止犯決斷。雌者一載犯決斷。問聚落中。比丘看白衣鬥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比丘暫捉棋子弄。而戲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聚落中三歲小兒抱鳴口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聚落中合白衣相撲。犯何事。答犯突吉羅。

  問聚落中看白衣合畜生。犯何事。答知非法故看。犯墮。不知不犯。內起淫心。口有染污言。犯決斷。

  問比丘食不足。得囑未具戒者不。答得唯除婆羅門。

  問山中曠野中。見一無主器物。可取用不。答得用。要須語王。若王傢之人。若語餘人得用。不得持去。犯舍墮。

  問道人作醫得取物不。答若慈心治得作。惡心不得。無衣缽前人與得取。若有衣缽。前人強與。為福事得取。若人不與。亦不得為福乞犯舍墮。

  問食巾或少多。將菜飯捉墮上。要須浣不。答不污亦須曰浣。若有沙彌白衣付之曰從受。不犯。若已付著室中無苦。若不付又不浣。犯舍墮。

  問比丘私房小小出不閉戶有犯不。答犯舍墮。

  問比丘私房內拍手笑。犯何事。答犯舍墮。

  問比丘得躑過小水小坑不。答不得。犯墮。昔有一優婆塞。請一比丘欲與作一領好衣。比丘即隨去。中道有一小水。比丘便躑度。此優婆塞便嫌心念。我謂是好比丘。欲與一領好衣。而更趒躑溝坑。我歸當與半領衣。此是無著人。即其人念。前行見水復故躑過。賢者復念。我歸當與一張粗[疊*毛]。前行見水復躑過。賢者復念。我歸當與一頓食。無著復知其念。前行見水便舉衣涉渡。賢者問比丘。何以不躑渡。比丘言。卿前與我一領衣已。一躑過水。正得半領。復一躑正得一張粗[疊*毛]。復一躑正得一頓食。我今所不躑者。恐復失食。賢者乃知是得道人。便向懺悔將歸大供養。以此驗之知。比丘不得躑過坑水。

  問比丘走犯何事。答犯墮。有急事不犯。

  問有人出傢之後。還來盜本傢物。犯何事。答犯棄。所以爾者。初出傢時一切盡舍。非己物故。

  問比丘本在俗時。共父母兄弟藏物。出傢後傢人盡死。比丘還自來取物。犯何事答若自取犯棄。若有所親白衣。可語使取作福應分半與官。所以爾者。此物無主。應屬官。不得全取。取犯重。

  問師更受戒小弟子。弟子得下臘下戒及在下行不。若不下得為作禮不。答都無此理。

  問比丘行他田地中或有苗或無苗。有事不。答有苗犯墮急事不犯。無苗盡得。

  問大悔人已發露。或五三日。或有難眾僧分散。罪得決不。答更求眾乃決問王者問比丘吉兇事。比丘為說。然後供養。犯何事。答若得食犯墮。得衣犯舍墮。若說征伐得供養犯重。

  問比丘有緣事俗田行得不。答得。

  問比丘未滿五臘不依止。犯何事。答不依止師。若飲水食飯日日犯盜。若先不知法。猶得懺悔。

  問若比丘或十臘不誦戒。答同上依止。

  問比丘市賣。自譽己物過價。前人信貴買。犯何事。答犯盜。

  問比丘行迥路。有食無人受。雲何得食。答正得舒一手下向一捉食便止過。犯墮。

  問比丘船行水大不得下。得水中便利不。答得。

  問比丘書經竹木上誦訖。拭去犯事不。答犯墮。

  問未滿五臘。得並入誦律不。答不得為可粗教誡而已。若誦犯墮舍大戒不滅沙彌戒故。是沙彌非。答非。

  問比丘晝眠犯何事。答開戶不得犯墮。

  問比丘得倚墮伏地不。答私戶得。眾中不得犯墮。

  問比丘舍內都不著三衣。犯何事。答坐禪誦經不著。犯墮。

  問比丘行道著泥洹僧。得系腳不。答大寒得。

  問比丘畜漆器。犯何事。答漆木器盡不得用。用犯墮。

  問比丘已食手。或搪飲食污手。更得受食不。答得。

  問比丘至上房中不坐輒坐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比丘旋塔。或比丘尼優婆夷隨後旋。有犯不。答若有優婆塞不犯。

  問比丘生菜已凈。有根得食不。答得。

  問弟子遠行寄師物。或師寄弟子。過期不還。或經年歲。可取用不。答若去時無言不得用。若知在是有主物。若死是僧物。

  問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亡人。為是理不。答非。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養。亦得其福。

  問眾中得共師並坐不。答不接得共盤食。

  問比丘不寒。三衣禮佛。犯何事。答眾多突吉羅。

  問比丘得手自合藥不。答被凈草得。

  問比丘休道意已。著俗服經時向其尊禮拜之體。然後還來投眾。求服常位。為應聽不。答若不舍戒者。應聽。

  問比丘知其父母兄弟破落屬人。而不購贖。有罪不。答若為行道不贖無罪。

  問若人白僧。稱言聖眾。得然可不。答不得然可。

  問若人持物施僧。言施聖眾。應受不。答若不言。得分得取。以眾通有俗故。

  問行道過水。使人負渡。犯何事。答若不老病。犯墮。

  問眾僧傢奴。比丘得小小請使不。答小小取與得。大事不得。

  問比丘養爪甲長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上坐比丘未浴。下坐於前浴有犯不。答犯墮。

  問比丘器中忽有異物。或復弊故。不知誰許。可取用不。復可棄不。答與僧不得私用。

  問有一住處。多去來僧。所有遺亡。或是新或是弊衣。永無取用者。可取不。答與眾僧。眾僧停一月一歲。後得用。若後主來。僧物償。若是貴珍寶。眾後不能償者。勿用。

  問比丘有知舊白衣來造。己得語上坐維那持僧食與不。答僧先令得。不令不得。

  問比丘舍道還俗。後更出傢。前師故是師非。答非是。

  問臨壇諸師僧可呼言師不。答無此理。不從受法者。盡不得為師。

  問一切師得呼為和上不。稱為弟子不。答不得。正可敬重。如俗中之尊。

  問三自歸事品第十四

  問三自歸趣得人受。復有不應受者不。答除五逆罪得。

  問三自歸斯行何事。答身口意不行邪事。及不隨邪見師。

  問雲何犯三歸。答好邪見。隨外道師。

  問若犯三自歸雲何悔。答向本師悔。若無本師向餘比丘亦得。

  問若不能持得還不。答得。

  問若還。還雲何答向本師若一比丘言我從今日以後。不復能歸佛法歸比丘僧。如是三說。若不滿三。故成就三歸。

  問或人受三自歸。乃悔宿命惡逆。為是理非答無此理。

  問三歸正得從一人受。復得從三人。各得受一歸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受三歸法要終身。復可得一年半年十日五日不。答隨意多少。

  問若從師受一年半年自歸。曰滿後故是師非。答一從受法。終身是師。

  問三自歸。得但受一二歸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受三歸現前無師。得逢從文受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先受三歸犯不悔。過得更受不。答不得。要當悔。若欲當受。舍先所受若不舍。更受者。不得。

  問五戒事品第十五

  問不受三歸。得受五戒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若受三歸。犯而不悔者。得受五戒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受五戒法。可得但受五日十日一年二年不。答隨意多少。

  問犯五戒。不悔得更受不。答不舍不得更受。不悔亦不得舍。

  問五戒盡得悔不。答若殺人。淫其所尊及比丘尼。盜三尊財。盡不得悔。餘得悔。

  問五戒若不能持。得中還不。答得還。若欲都還五戒者。合三自歸還言。從今日佛非我尊。我非佛弟子。如是至三。法僧亦爾。若還一二三四者。但言。我從今日不能復持某戒。如是至三。若不滿三。戒猶成就。

  問五戒可從五師各受一戒不。答得。

  問既受五戒偏所重。可但分還一二不。答得。

  問五戒可但受一二三不。答得隨意多少。

  問比丘犯重戒或犯酒戒得不。答得。

  問頗有八戒白衣不。答無。唯有八關齊。

  問十戒事品第十六

  問不受五戒得受十戒不。答若先三自歸得。以十戒中即有五戒。亦不復受。

  問犯五戒不悔。得受十戒不。答不得。若先不知悔已。而受不悔不得。

  問若師犯重戒。從受十戒得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若犯重戒。受十戒得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沙彌犯十戒。盡得悔不。答同上五戒。

  問沙彌品第十七

  問悔須眾不。答不須眾。但向本師得瞭。若現在無師。向餘一比丘亦得。

  問沙彌半月一說戒不。答無此理。所以爾者。以沙彌戒不函俗。人然終已可。說須十五日一集。

  問沙彌犯。戒得還向沙彌悔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沙彌得著俗服不。答不得。

  問師有種種違法事。沙彌得舍更求師不。答得。

  問沙彌叛師。以白衣師綜謂俗。竟不舍戒。或經年月。還來投師。故是沙彌非。但悔過而已。不須更受戒。耶答故是沙彌。但向師懺。本不舍戒不得更受。受亦不得戒。

  問沙彌為賊所抄。經歷年月。或轉經主。得逃不。答轉經主不得。

  問沙彌犯禁。師僧已擯。謝得更出定不。答若不舍戒。故是沙彌可懺而已。

  問白衣時。從沙彌受五戒。然後出傢受大戒。本師故是沙彌。得呼為師不。答得呼為師。但不得為禮。沙彌應作禮。白衣時從尼受五戒。然後出傢亦爾。

  問比丘貪資之物。其罪甚重。昔有一比丘。貪著一銅鐃。死後作餓鬼。眾分物竟便來其身絕。大黤黮如純黑雲。諸比丘驚怪。此是何物。眾中有得道者言。是死比丘貪著鐃故。墮餓鬼中。今故貪惜來欲索之。諸比丘即以鐃還。既得便捉。舌舐放地而去。諸比丘還取之。而絕臭不可近。復使人更鑄作器。猶臭不可用。以此驗之。知貪為大患。比丘貪著衣服。乃有自焚之酷。昔有一比丘。喜作衣晝夜染著。得病困篤。自知當死。便舉頭視衣。內起毒想言。我死後誰敢著我此服者。不久便命終。作化生蛇。還來纏衣。眾舁死比丘出燒葬訖。遣人往取衣物。見蛇纏衣。延咽吐毒。不敢近。即還白眾具說所見。諸比丘便共往看之。都無敢近者。有一比丘。得道。便入四等觀毒不中。便往近之語言。此本是汝衣。今非汝有。何以護之。便即舍去。不遠入一草。毒火出然草。還自燒身命終。即入地獄火燒一日之中三過被燒皆由貪害。

  歲坐竟懺悔文第十八

  若僧聽多薩阿竭。所受歲坐比丘應爾。我從歲始至今歲竟。六月中多所違失。違失者戒事。除二鼻貳事。餘不除是。世尊集和僧所教。敕。今我是思念。共諸君發露陳說。所違失事。君各忍受。我若九十日。無世尊定。無世尊智。無世尊戒故多犯。無世尊智。無世尊戒故犯。無世尊戒故犯。無世尊智故。多失教事。無世尊定故。多犯亂意。或念欲法。不行欲事。或念盜法不行盜事。或念殺法不行殺事。或念欺法不行欺事。或念僧伽婆屍沙法。不行僧伽婆屍沙事。

  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儀。

  問白衣欲出傢。比丘即受。更為請師。故是師非。答非師。若從受法者可為師。若依隨者可為依止師。

  問若有比丘不舍作沙彌。即大道人。而更受戒為僧不。答得。

  問若不得戒。前所受戒故在不。答在。

  問後師是非。答非。

  問多人受戒。而並請一人為師。可得十人五人一時受不。答無理。

  問沙彌受大戒。請一比丘為大戒師。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。轉請一人與授。以何者為師。答與戒者為師。是無法非師。授五戒比丘唯。得授婆羅門。於餘者尼。授比丘不得。問中間事問者。犯僧殘。

  問一切所有。王者不全施得不。答王者不嫌便得。

  問見人行欲不呵。犯事不。答前人可諫。不諫犯墮。若不可諫。向一比丘好發露。

  問比丘先犯事。更受戒得共住不。答犯重。不得更受戒。決斷悔過得。更作不悔亦不得。況得共住。

  問有急事。比丘持弓箭上船。可隨去不。答主犯重。寄載犯舍墮。

  問比丘官逼作非法。犯何事。答不得作。

  問二男共戲便止。犯何事。答成犯決斷。

  問比丘盜聽二男行欲。犯何事。答無欲心。聽犯墮。有欲心聽身不失犯不失突吉羅。

  問比丘病不能得行乘車馬不。答雄者盡得。雌者無想犯墮。有想犯決斷。不知是雌無罪。

  問比丘嫌經不好。賣去更作好者。犯何事。答賣經如賣父母罪同。

  問二男角力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畜生行欲。比丘驗令全別離。犯何事。答犯墮。

  問著小衣行留大衣得受人施不。答言得。

  問比丘夏中得受僧物不。答若施僧物。即應分不得亭。

  問比丘有好知傢。結事委任之。更異比丘從乞得物。犯何事。答觀主人意惡不得。犯舍墮。知主意好得取。

  問鳩雀於人舍內作窠。比丘破。或塞鼠孔。犯何事。答鳩雀未有子得去。有子不得。鼠穴唯有一孔不得塞。若有內外孔。得塞內者。

  問比丘得與師及同學得作書不。答在他方情通。異國不得。

  問人出傢。王法父母不聽。為得戒不。答不得。

  爾時目連。從座而起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快說毗尼。於如來滅度後。誰能受持如是毗尼。佛告目連。思學毗尼者。當知是人。能修行如是毗尼。佛告目連。吾滅度後。若有比丘比丘尼誹謗如是毗尼者。當知是人是魔朋侶。非吾弟子。如是人輩。世世學道不成。不出三界。吾今憐愍諸眾生輩。是時目連。聞佛所說。歡喜奉行。

   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

  按文國本有三百六十七問。丹本同此。則宋本隻有二百二十問者。脫之甚矣。今取二本補之。然亦不滿五百。今疑譯本不足。或恐題舉大數標為三百。而傳寫者。錯三為五焉。

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相關文章

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

【香贊】  爐香乍爇。法界蒙熏。諸佛海會悉遙聞。隨處結祥云。誠意方殷。諸佛現全身。  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(三稱三拜)【蓮池贊】  蓮池海會,彌陀如來,觀音勢至坐蓮臺,接引上金階,大誓弘開,普愿離塵埃。  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(三稱三拜)【開經偈】  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 &em

慈悲藥師放生簡軌

1.祈請本師: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 2.三皈依: 皈依佛。皈依法。皈依僧。 皈依佛兩足尊。皈依法離欲尊。皈依僧眾中尊。 皈依佛。皈依法。皈依僧。 皈依佛不墮地獄。皈依法不墮惡鬼。皈依僧不墮傍生。 皈依佛竟。皈依法竟。皈依僧竟。(三遍) &nbs

凈業朝時課誦

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!(三稱)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(三稱)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!(三稱)03佛說阿彌陀經 (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) 如是我聞: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羅漢,眾所知識。長老舍利弗、摩訶目揵連、摩訶迦葉、摩訶迦栴延、摩訶拘絺羅、離婆多、周

佛藏推薦文章

Zola

大悲咒是什么意思?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?

大悲咒是什么意思  大悲咒出自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,無上菩提心,以及濟世渡人,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。  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,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。全文大意是:  皈依三寶,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,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,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,要看破生死煩惱,了悟真

全文大悲咒全文

  南無·喝啰怛那·哆啰夜耶。   南無·阿唎耶。

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

  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